胍類消毒劑病毒滅活效果驗證方法步驟

36次 2025.09.26

  胍類消毒劑作為一類廣譜、低毒的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類消毒劑,憑借其對細菌、真菌及部分病毒的殺滅能力,以及對人體刺激性小、腐蝕性低的優(yōu)勢,廣泛應用于醫(yī)療環(huán)境、食品加工車間、公共衛(wèi)生場所及家庭日常消毒等場景。然而,胍類消毒劑的病毒滅活效果受其種類、濃度、作用時間、環(huán)境條件等因素影響較大,若效果不達標,可能導致病毒傳播風險。因此,科學開展胍類消毒劑病毒滅活效果驗證,既是保障消毒質量的關鍵,也是防范病毒擴散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

胍類消毒劑病毒滅活效果驗證


  胍類消毒劑病毒滅活效果驗證方法步驟


  (1)制備病毒懸液


  將試驗病毒株接種至敏感細胞,在37℃、5%CO?培養(yǎng)箱中培養(yǎng)至細胞出現(xiàn)明顯病變(CPE),收集病毒培養(yǎng)液,經(jīng)離心去除細胞碎片后,測定病毒滴度,用無菌PBS將病毒懸液稀釋至所需濃度,確保染毒量滿足試驗要求。


  (2)模擬染毒與有機物干擾


  取無菌載體,每片滴加0.05mL病毒懸液,置于生物安全柜中自然干燥,模擬物體表面被病毒污染的場景;若需模擬有機物干擾,則在滴加病毒懸液前,先滴加0.05mL有機物干擾物,干燥后再滴加病毒懸液。


 ?。?)消毒處理


  將染毒后的載體放入無菌離心管中,按驗證方案加入一定體積的胍類消毒劑稀釋液,確保消毒劑完全覆蓋載體,置于設定溫度下,作用規(guī)定時間。同時設置對照組:


  空白對照組:僅加病毒懸液,不加消毒劑;


  中和劑對照組:加病毒懸液+中和劑,驗證中和劑對病毒無毒性;


  載體對照組:僅加載體+消毒劑+中和劑,驗證載體、消毒劑對細胞無毒性。


 ?。?)病毒回收與中和


  到達設定作用時間后,立即向離心管中加入過量中和劑,振蕩混勻后靜置10分鐘,徹底終止消毒反應;隨后用無菌PBS稀釋回收液,用于后續(xù)病毒滴度測定。


 ?。?)病毒滴度測定:


  采用TCID??法測定回收液中的病毒滴度:將不同稀釋度的回收液分別接種至96孔細胞培養(yǎng)板(每孔100μL),每個稀釋度設置4-8個復孔,同時加入敏感細胞懸液(每孔100μL),置于37℃、5%CO?培養(yǎng)箱中培養(yǎng)7天,每天觀察細胞病變情況,記錄出現(xiàn)病變的孔數(shù),采用Reed-Muench法計算病毒滴度(TCID??/mL)。


 ?。?)結果判定:


  根據(jù)病毒滴度計算胍類消毒劑對病毒的殺滅對數(shù)值(KL),公式為:


  KL=lg(對照組病毒滴度)-lg(消毒組病毒滴度)


  結合驗證依據(jù)的標準要求判定結果:


  對于用于普通物體表面消毒的胍類消毒劑,若對包膜病毒的殺滅對數(shù)值≥4.0,對無包膜病毒的殺滅對數(shù)值≥3.0,判定為病毒滅活效果合格;


  對于用于醫(yī)療關鍵器械消毒的胍類消毒劑(如口腔器械),需達到更高要求,對包膜病毒和無包膜病毒的殺滅對數(shù)值均需≥5.0;


  若對照組病毒滴度低于10?TCID??/mL(說明病毒活性不足),或中和劑對照組病毒滴度下降≥1.0lg(說明中和劑對病毒有毒性),則試驗無效,需重新開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