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(wǎng)站首頁百科全書 >正文
陶行知的故事(陶行知與4塊糖的故事)
有這樣一則新聞報道:
青島秦先生的女兒正在讀初三,據(jù)他回憶,小麗平時學習很認真,也許是要考試的緣故,她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。
事發(fā)當天,小麗偶爾打開電腦玩游戲,出于對學習的考慮,秦先生嚴厲地批評了她浪費時間。
然而,萬萬沒有想到是,她居然選擇死亡來回擊父親,一口喝下半瓶農(nóng)藥,最終搶救無效,未能將女孩從死亡線上拉回來。
這種因家長批評導致孩子走向極端的新聞近年來屢見不鮮。
孩子心理脆弱、敏感是一方面,很多時候也跟家長批評孩子的方式不正確有關。
每當孩子犯錯了,作為家長常常被憤怒、失望、焦慮等情緒所裹挾,批評孩子起來口不擇言,更談不上注重方式方法。
“你長腦子了嗎?忘帶課本,你怎么不忘了吃飯??!”
“你是什么闖禍精嗎?我怎么生了你這樣的孩子!”
殊不知,這種狂風驟雨式的語言“敲打”,就像一場暴力,打碎的是孩子的心。
既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,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,孩子容易自卑、玻璃心、甚至產(chǎn)生情感障礙。
一、什么才是正確而深刻的批評教育?
好的批評,應該是啟發(fā)、引導、喚醒。
重要的是喚醒孩子的內(nèi)在心靈,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與反省,從而自覺地改正自己的行為。
否則,孩子的錯誤行為還是會像草一樣,“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?!?/p>
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與4顆糖的故事,點醒了很多不懂批評的家長:
陶行知先生在擔任一所小學的校長時,看到一個男孩子用泥塊砸同學,當即制止了他,并要他一會到校長辦公室去。
當陶行知回到辦公室,發(fā)現(xiàn)男孩已經(jīng)早他一步到了。陶行知沒有批評他,而是送了一塊糖給他,說:“這是獎給你的,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,而我卻遲到了?!?/p>
接著,陶行知又從口袋里掏出一塊糖給他,說:“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,我不讓你再打人時,你立即住手了,說明你很尊重我?!?/p>
男孩迷惑不解地接過了糖。
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,說:“據(jù)我了解,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,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(guī)則,欺負女生,說明你很有正義感,有跟壞人斗爭的勇氣,所以我再獎勵你一顆?!?/p>
這時,男孩感動地哭了:“校長,你打我兩下吧!我錯了,我砸的不是壞人,而是自己的同學呀?!?/p>
陶行知滿意地笑了,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,遞給男孩:“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,我再獎給你一塊糖?!?/p>
待他接過糖,陶行知說:“我的糖發(fā)完了,我們的談話也該結(jié)束了?!?/p>
陶行知與4塊糖的故事,體現(xiàn)了批評的藝術。
用溫和的力量,在保護孩子自尊與脆弱心靈的同時,喚醒了孩子內(nèi)在的自省能力。
二、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么?
這個故事,揭示了批評孩子時,應該注意的5個重要內(nèi)容:
調(diào)查后再評判
孩子犯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,有時是孩子主觀刻意為之,有時是客觀因素造成的,有的是不小心,有些是態(tài)度問題,有些是出于善意的動機······
比如一個孩子不小心把一大盆水灑得到處都是,但其實他只是想悄悄倒水給媽媽洗腳。
這就要求家長在批評孩子前先冷靜下來,調(diào)查清楚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再評判,并且給孩子解釋、申訴的機會。
就像陶行知先生,在調(diào)查清楚事情原委后才與學生溝通對話。
這樣才會對整個事件有一個更全面、清楚的認識,家長跟孩子對話時更有針對性,孩子也會更心悅誠服地接受家長的批評。
否則,如果家長只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和猜測、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橫加指責,很可能會誤傷了孩子,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,造成親子間隔閡。
注意時間和場合
古訓有云:“愛子七不責”,對眾不責、愧悔不責、暮夜不責、飲食不責、歡慶不責、悲憂不責、疾病不責。
這其中,家長最容易犯的就是當著很多人的面批評孩子,大街上、學校里、親朋好友面前、老師的辦公室里。
孩子再小,也在時時刻刻努力維護那顆小小的自尊心。
當眾批評孩子,孩子會感覺沒有面子,心里想的只是趕緊逃離這個讓人窘迫的情境,產(chǎn)生的更多是對父母的厭煩和逆反心理,無法真正聽進父母的話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。
這種情況下的批評,對孩子與家長都有害無益。
故事中,當陶行知看到男孩扔石塊砸人時,為什么沒有立即批評那個孩子,而是讓他單獨去辦公室找他呢?正因為陶行知深諳此道理。
作為孩子最愛的父母,更不要輕易破壞了孩子的自尊心。
尊重孩子,注意語氣
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”,批評孩子時,特別要注意語言。
威脅、恐嚇、嘲諷、侮辱性的語言,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,破壞安全感,他們?nèi)菀讓ψ晕耶a(chǎn)生懷疑,陷入無盡的自卑與恐慌里。
家長跟孩子對話時,應對事不對人,尊重孩子的人格,不要夸大孩子的錯誤。
語氣誠懇、平和,單純討論事件本身,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簽,如“沒用”“蠢、笨”等。
語言簡潔、點到為止
“我的糖發(fā)完了,我們的談話也該結(jié)束了?!?/p>
待男孩接過4顆糖,陶行知也結(jié)束了這場充滿智慧的批評教育。
反觀現(xiàn)實生活中,很多家長批評孩子時嘮嘮叨叨、說不到重點上,還愛扯東扯西、翻舊賬,難怪孩子不喜歡聽。
家長要注意把握批評的度,多用提醒、暗示、啟發(fā)的辦法。
批評的話語不在多,在于簡練、精妙,一語中的,點到為止。
因為孩子其實很聰明,父母把話說到一定程度他們自己就會意識到問題所在,說的太多了反而會厭煩、違拗。
既要看到缺點、也要發(fā)掘優(yōu)點
在這個故事中,陶行知非但沒有直接指出男孩的錯誤,反而一直在循循善誘,發(fā)掘了男孩的幾個優(yōu)點:守時、尊重人、正義感、勇于認錯。
這是一種正面管教法,用積極、正向的因素去影響孩子。
在批評孩子時,家長也應當學習這種多表揚少批評的方法,既要看到孩子的錯誤,也要發(fā)掘孩子的優(yōu)點,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公正的,不會覺得父母只盯著他的缺點看不到優(yōu)點而不滿。
而且,具體地幫助孩子發(fā)現(xiàn)他身上的優(yōu)點,是一種積極的暗示,會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,促進孩子自覺往更好的方向發(fā)展。
正確而深刻的批評教育,一定是充滿愛和溫暖的教育,如春風化雨一般,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理性與內(nèi)在力量、讓他自己去領悟、去改正,有助于孩子自省意識與獨立人格的培養(yǎng)。
版權說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!
- 上一篇:蚌埠電大(蚌埠廣播電視大學(蚌埠開放大學)
- 下一篇:最后一頁
猜你喜歡:
- 2022-07-07蚌埠電大(蚌埠廣播電視大學(蚌埠開放大學)
- 2022-07-07關于老師的故事(一位校長在全校教師會上講述老師的5個育人故事)
- 2022-07-07郭德綱導航(郭德綱版高德導航花絮曝光)
- 2022-07-07居巢區(qū)(被捧在手心的居巢區(qū))
- 2022-07-07居巢區(qū) (被捧在手心的居巢區(qū))
- 2022-07-07關于中秋節(jié)的畫(中秋節(jié)兒童畫創(chuàng)意合集)
- 2022-07-07大連獐子島(集體暴斃的扇貝到底還活著多少)
最新文章:
- 2022-07-07蚌埠電大(蚌埠廣播電視大學(蚌埠開放大學)
- 2022-07-07關于老師的故事(一位校長在全校教師會上講述老師的5個育人故事)
- 2022-07-07郭德綱導航(郭德綱版高德導航花絮曝光)
- 2022-07-07居巢區(qū)(被捧在手心的居巢區(qū))
- 2022-07-07居巢區(qū) (被捧在手心的居巢區(qū))
- 2022-07-07關于中秋節(jié)的畫(中秋節(jié)兒童畫創(chuàng)意合集)
- 2022-07-07大連獐子島(集體暴斃的扇貝到底還活著多少)
- 2022-07-07大連獐子島(集體暴斃的扇貝到底還活著多少)
- 2022-07-07紅包燈籠教程(紅包燈籠DIY教程來了)
- 2022-07-07深藍的近義詞(藍用在名字中的寓意)
- 2022-07-07臺州學院附屬中學(臺州最好的初中是臺州學院附屬中學)
- 2022-07-07食物中毒的特點(食物中毒很危險食物中毒很危險)
- 2022-07-07如何破解電腦開機密碼(開機密碼忘了怎么辦)
- 2022-07-07需要一半留下一半打一字謎(需要一半留下一半打一字謎)
- 2022-07-07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什么意思(‘只爭朝夕不負韶華’ 如何理解)
- 熱點推薦
- 熱評文章